您所在的位置:

>
新闻中心
>
进水超标导致出水超标,损失最大的是污水处理厂!

新闻资讯

NEWS CENTER

进水超标导致出水超标,损失最大的是污水处理厂!

分类:
新闻中心
作者:
发布时间:
2022/07/18 09:43
【摘要】:
进水超标导致出水超标,一直是环保圈的一个热门话题,每次哪个污水厂因为这个事情被处罚,同行们的心都是揪着的。大家都觉得很冤枉,明明是因为上游企业进水超标了,为什么受处罚的却总是污水处理厂呢?

进水超标导致出水超标,一直是环保圈的一个热门话题,每次哪个污水厂因为这个事情被处罚,同行们的心都是揪着的。大家都觉得很冤枉,明明是因为上游企业进水超标了,为什么受处罚的却总是污水处理厂呢?

01

进水超标,损失最大的 是污水厂!

从运营的角度来说,进水超标对于生化系统的冲击,不是说一天两天就能过去的。

    生化系统主要靠里面的微生物来吃掉水中的污染物,所以生化系统有效工作的前提就是要保证微生物的生存环境,而上游企业排放的废水中,不管是pH出现大幅波动,还是重金属离子超标等等,都会对微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破坏,好一点的情况是微生物活性被抑制,不想干活了,但是给点时间还能救回来。严重的情况则会导致微生物大量死亡,生化系统直接就完蛋了。

    一番操作下来,就会给污水厂的运营徒增了许多成本。

     所以,进水超标不但会徒增污水厂的人力物力,还会使设备加速损害。而设备长期带病运行,始终是威胁污水厂稳定运营的一颗定时炸弹。

    从处罚的角度来说,污水厂遭受的损失更大。因为这不是交完罚款就完事的,还会影响企业的信用,导致企业不能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02

 谁决定了进水超标?

    虽然在进水超标导致出水超标这个事情上,损失最大的是污水厂,但是进水超标这个事,却不是污水厂能控制的,因为这还涉及到纳管企业和政府单位。

    纳管企业是排污主体,要想不超标排放,得靠自觉,当然更主要的是政府的监督以及法律约束。

    从纳管企业的角度来说,他们的主要课题是通过生产产品,再把产品销售出去来赚钱。而在这一过程中,就会产生污染物。根据国家的法律政策,他们不能向环境中直接排放污染物,而是要自己投入建设一部分治污设施,以及付费请第三方环保企业来处理。

    这部分成本投入并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每年白花花的银子投出去,哪个商人不心疼?环保人(治污的人)经常讲情怀,我觉得要是工业企业(排污单位)能把环保这个事情做好了,那才真的叫情怀。

    既然治污这个事情对于工业企业来说,得不到任何好处,那在利益的驱动之下,就自然而然会产生大量的违法乱纪行为了。

03

污水厂怎么把损失减到最小?

    进水超标不是污水厂能控制的事,但是应对不当的话,污水厂所受的损失又是最大的,那怎么做才能把损失减到最小呢?

    1、做好前期调研,化被动为主动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通知》,在承接污水处理项目前,运营单位首先应当充分调查服务范围内的污水来源、水质水量、排放特征等情况,合理确定设计水质和处理工艺等,明确处理工艺适用范围,对不能承接的工业污水类型要在合同中载明。

    同时应配合地方人民政府或园区管理机构认真调查实际接纳的工业污水类型,发现存在现有工艺无法处理的工业污水且无法与来水单位协商解决的,要书面报请当地人民政府依法采取相应措施。

    简单翻译一下,就是做好全面的调研工作,能接的项目接,不能接的要说明,千万别事前啥都可以,事后啥都是问题。

2、掌握上游企业情况

    王洪臣教授说过,一个水务运营企业对上游来水的感知、把握以及分析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但恰恰很多企业都缺乏这种能力和意识。

    上游企业的生产工艺看似和我们无关,但是不同的生产工艺可能用到的原材料就有变化,来水中的污染物种类,浓度都有可能发生变化,曾经就有位老师分享过自己所在单位的污水厂出水超标,排查了几个月才发现,是因为上游企业换了生产工艺,进水中含有锌,抑制了微生物的活性,导致出水超标。

    所以,做污水运营不光要了解自己,还要了解上游企业。

04

写在最后

    遇到进水超标导致出水超标的情况,污水厂的同仁们第一反应都是“喊冤”,但是我们心里要明白,损失最大的其实还是我们自己,最有可能“背锅”的也是我们自己。

    所以,建议大家平时就要在运营管理上多下功夫,一旦发生进水异常,也可以从容应对。

    一边喊冤,一边升级,才是最好的办法。